2010-10-21

貨幣戰爭??

下面落落長一大篇,其實本來只是要回覆別人關於貨幣戰爭的轉寄信,結果,我又認真了。

我覺得這篇文章才比較有點到問題的核心,相較於最近一堆炒作所謂貨幣戰爭的報導。

用一個很簡單的比喻,把各國以美元持有的外匯存底想像成一缸水;中國的水量最多,日本台灣也囤了不少。這些國家之所以有辦法囤這麼多水一來是因出口導向所賺 的外匯(日、台、韓);二則是因國際熱錢急著尋求比本國國內所能提供更高的資本報酬,而經濟成長未到頂的新興國家就成了相較之下可以提供更優渥報酬率的標的,所以國際資金相繼把錢流向新興國家。而中國外匯存底的部位之所以如此龐大則是兼具外匯出口與投資標的兩項因素的緣故;但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外匯出口在很大比例上大多是外商在中國賺的,只是外匯帳上掛在中國名下。

而只要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就會面臨強勢本國貨幣不利出口產業的難題,於是,為了保持出口暢旺、避免失業率上升,這些國家的央行只好長期阻升本國貨幣,然後 囤 積越來越多每天愈來愈不值錢的美元。重點來了,同樣是囤積美元,中國拿著這些美元成立主權基金到處在全世界收購戰略物資,或者作為政治援助的籌碼在世界各 地綁樁/固 樁;而日本台灣比較乖(比較笨?)不太敢任意動用這些美元,所以除了乖乖把賺到的外匯拿回去買美國的公債,剩下的錢就放著由他發臭。你也許會問:中國不也 持有大量美元計價的資產,支撐美元匯率、同時阻升人民幣嗎?是沒錯,但其實他長期以來就一直在想辦法逐步減持美元資產,轉換成其他幣別計價的資產。以最近 超級強勢的日圓來說,中國大量賣出美元資產(美元↓人民幣↑),然後轉而大量購入日本公債(人民幣↓日圓↑), 等於是把原本美國要求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轉嫁到日圓身上。日本跳腳歸跳腳(顯示為超衰小),但他還是照例把這些大量湧入的錢拿去買美國公債。於是,原本中 國計劃藉由減持美元資產以達避險效果的目的還是失敗,中國的外匯存底還是間接透過日圓持有美國公債。(逃不掉的)但重點是,這招的作用是:將原本美元─人 民幣匯率問題拉大戰線,拖日本南韓下水。

所以你說貨幣戰爭??我倒覺得真要有戰爭也不見得會開打,頂多是彼此叫囂互嗆罷了。為什麼?因為各國央行都直接間接在外匯準備上持有別國公債,都在同一條船上,要沉也是大家一起死,沒有人逃得了。

既然這樣,那麼各國大頭開口閉口貨幣戰爭是講好玩的嗎?其實也不盡然。你不妨將它想成一部戲,現在之所以上演「貨幣戰爭」這套劇本,是因為經濟差,大家明裡暗裡都在印鈔票救經濟(量化寬鬆),只要別太過火,市場樂得上演資金行情,皆大歡喜。但美國在印鈔票這件事上最站不住腳的一點是:美元是國際匯兌的基準、 各種商品原物料都是用美元計價,所以只要美元一弱勢,通膨馬上接踵而至。在全球經濟都未見起色(要說新興市場是例外,泰半也是因為低利環境產生的資金行情)的前提下,用弱勢美元救自己國內的失業,而不管其他國家因弱勢美元所遭受的通膨,美國當然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其次是,一樣是印鈔票救經濟,在成熟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的效果會一樣嗎?看看日本,再看看印尼,就知道了。成熟市場的投資機會與報酬率都遠比不上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再怎麼量化寬鬆、利率都降到零了,投資機會與高報酬都在海外,資金照樣嚴重外流,國內市場與就業照樣不見起色。利率政策在資金自由移動的世界是沒有 效果的。利率無效,舉債增加財政支出也已經爆表,只好在匯率上動手腳了,偏偏美元又是國際匯兌基準,要不動輒得咎都很難。

現在的問題是:你真得覺得中國會是所謂貨幣戰爭的受害者嗎?基本上,我大致同意溫家寶說的:如果人民幣再升個20%-30%,中國經濟會撐不住。很簡單,因為中國的人均所得撐不起它的GDP產值,所謂的內需市場跟它的GDP規模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現下中國消費市場看得到的欣欣向榮,是在2008年前後(確切日期我還要再找資料確認)中國調漲基本工資後最直接顯著的結果。我猜(我夢到?)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郭台銘會被中國政府拿來開刀的原因。【先聲明:我不認為人命/人 權的價值可以用數字或資本效益之類的東西衡量,我也不認為鴻海的管理模式或工作環境沒有問題,這些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但我現在聚焦的是(基本)工資上漲 對內需消費所產生的影響。】如果仔細想想,跳樓問題成為大新聞的時間點會不會太過剛好,剛好在金融海嘯後中國需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時候成為大家關注的焦 點。之前富士康的跳樓問題都不是問題?一堆工作環境與待遇比富士康糟糕的企業怎麼都不受媒體與社會重視?為什麼殺雞儆猴的祭品偏偏是郭台銘?我猜想那是因 為代工龍頭的指標性意義讓它擁有足以牽動整個產業鏈的影響力。鴻海一調薪,其他代工廠能不跟進嗎,尤其是在嚴重缺工潮的時候?當代工龍頭將整個產業的基本 工資都上調一定的比例後,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膨脹了內需消費的購買力、從而支撐泡沫或減緩泡沫破滅所帶來的衝擊?

沒錯,中國內需市場正在崛起,那是因為基本工資逐年調高後,可支配所得有增加,消費才有可能增加。相較於其他先進經濟體,中國的內需市場正處於非生活必需品 消費大幅增長的階段,這是事實。但回歸基本面,支撐消費的永遠是薪資水平,所以內需市場規模的大小,端視整個經濟體的薪資水平與產業結構而定,而這也是 十二五最優先要處理的課題。然而,支撐一國經濟發展除了人均所得(質)外,還有人口數(量)這項,而這應該是中國最需要擔心的。沒有一胎化政策的經濟體在人口老化的威脅下都已經岌岌可危了,何況是實行幾十年一胎化的中國?

至於,為什麼說中國市場是個(超級)泡沫?回到一開始把外匯存底想像成水的比喻。中國因為兼具世界工廠與新興市場兩大特質,導致 FDI與 熱錢源源不絕湧進經濟體內。資本大量湧入一來會讓幣值走強,二來會在經濟體內造成通膨,這兩者都是中國所不樂見(不允許)的。但要解決這問題很簡單,就是管制外匯,老百姓不準玩,只有央行能玩。於是,不讓幣值走強的方法就是(央行)不斷地在外匯市場上買美元、賣人民幣(美元↑人民幣↓);然後匯入的美元嚴格管制流向與用途,而且視通膨率的高低調控流入資金的水量,通膨率高的時候流 入的水量就縮小,剩下的就放在外匯儲備的帳上別想動。以前面水的比喻來說,源源不絕湧入中國的熱錢也好、FDI也 好,就是不斷湧進標著中國標籤水缸的水流。這些龐大的水量,一來可以用來活絡國內經濟或炒地皮(只要通膨或炒作程度在政府可忍受的程度下,通膨是好事,政 府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畢竟有不少地方政府的財政是靠建商炒地皮支撐的);二來可以掛在外匯帳上、成立主權基金,除了看哪裡有旱災需要救濟順便綁樁(希臘 危機)還可以用來收購戰略性物資(石油),一舉好幾得,反正花別人的錢肉不痛。

只要回顧一下從改革開放以來前仆後繼湧進中國的資本有多少,就不難想像中國為了管制匯率(有段時間甚至不惜重貶人民幣,在兩價合一的名目下)釋出了多少的人 民幣。而這還不包括它在救經濟時推出四兆人民幣振興方案及其他財政擴張措施時注入經濟體內的貨幣供給,反正,人民幣要多少有多少,一切共產黨說了算。所 以,當中國指著美國的鼻子罵美國印鈔票救經濟、用美元淹沒世界時,似乎都忘記人民幣的貨幣供給量好像也不見得會輸給美元。人民幣當然不會升值,日圓與新台 幣在1985年以後的歷史殷鑑正是中國在處理匯率問題上的最佳教材,所以中國絕對不會是美國量化寬鬆下的受害者。要升值它會找人墊背(日、韓)、或拉攏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成立聯合戰線,但在罵人的同時,印鈔票的動作不但超有效率還一直沒停。

還有,原則上,多頭才正要開始,如果你覺得後半輩子在國外定居的機率不大的話,投資國內市場就好,不管是股票還是國內股票型基金。熱錢流竄的年代,商品漲、原物料漲、股票漲,就是輪不到公債漲,所以投資固定收益的公債型基金不但不敵通膨,還可能會被匯差吃掉獲利,怎麼算都划不來。講白了就是,手上有的就那麼 點新台幣,用的也是新台幣,新台幣報酬較高不賺,賺固定收益的辛苦錢,何必。最後,中國一定很夯,至少在泡沫破掉之前都是,但我目前還是不為所動,原因很 簡單,因為你永遠沒辦法知道共產黨在會計帳目上的算法跟國際通用的準則有多大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